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606

会议视频 124

会议信息 3

会议专题 1

年份

2024 1

2023 134

2022 152

2021 196

2020 139

2019 104

2018 79

2017 96

2016 97

2015 75

2014 43

2013 47

2012 48

2011 61

2010 54

2009 50

2008 53

2007 44

2006 32

2005 21

展开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66

发展战略 41

发展 27

发展趋势 22

智能制造 20

农业科学 17

战略研究 13

能源 13

关键技术 10

中国 9

技术 9

医学 8

水资源 8

秦巴山脉区域 8

天然气 7

工程管理 7

政策建议 7

普光气田 7

核能 7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养殖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养殖业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项目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1期   页码 17-21 doi: 10.15302/J-SSCAE-2016.01.003

摘要:

“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养殖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但是养殖业面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环境制约日益加剧等不利局面,同时面临国际竞争对国内产业冲击加剧等新的形势,未来我国养殖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基于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形成对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针对“十三五”,凝练了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明确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加快启动和实施一批养殖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建议,为我国养殖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养殖业     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     趋势分析     食物安全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Deepwater Oilfields Development

Bao-quan Yang,Li Yang,Fan-jie Shang,Xin Zhang,Chen-xi Li

《工程管理前沿(英文)》 2016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356-361 doi: 10.15302/J-FEM-2016057

摘要: Deepwater oilfields will become main sources of the world’s oil and gas production. It is characterized with high technology, huge investment, long duration, high risk and high profit. It is a huge system project, including exploration and appraising, field development plan (FDP) design, implementation, reservoir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Actually, limited data,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oil price will cause much uncertainty for FDP design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y unreasonable decision will cause huge loss. Thus, risk foreseeing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takes AKPO and EGINA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main uncertainties, proposes mitigation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s for the other deepwater oilfields development.

关键词: deepwater oilfield     field development plan     implementation     reservoir management     risk identification     mitigation strategies    

Scenario-based assessment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plan with carrying capacity

Yilei Lu, Yunqing Huang, Siyu Zeng, Can Wang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14卷 第2期 doi: 10.1007/s11783-019-1200-x

摘要: Impact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water system is assessed with carrying capacity. Impacts on both water resource quantit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re involv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revealing system trade-off facilitate the regulation. Efficiency, scale and structure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regulated in two stages. A roadmap approaching m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provided for the case cit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nd subsequent regulation measures of urban development plans are critical to human progress toward sustainability, since these plans set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targets of futur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 three-step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and optimizing an urban development plan focusing on its impacts on the water system was developed. The methodology first predicted the pressure on the water system caused 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under distinct scenarios, then compared the pressure with the carrying capacity threshold to verify the system status; finally,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opose regulation solutions. The methodology enabled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system carrying state, tak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uncertainties into account, and multiple set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under different decisionmaker preferences were generated. The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in the case of Zhoushan city in South-east China. Th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loading problems occurred in 11 out of the 13 zones in Zhoushan, with the potential pressure varying from 1.1 to 18.3 times the carrying capacity. As a basic regulation measure, a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upgrade could relieve the overloading in 4 zones and reduce 9%‒63% of the pressure.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howed that the pressure could be controlled under the carrying capacity threshold if the planned scale was reduced by 24%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transformed. Various regulation schemes including a more suitable scale and structure with necessary efficiency standards are provided for decisionmakers that can help the case city approach a m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tern.

关键词: Urban development plan     Urban water system     Carrying capacity     Scenario analysi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ROUTE DEVELOPMENT, ANTIVIRAL STUDIES, FIELD EVALUATION AND TOXICITY OF AN ANTIVIRAL PLANT PROTECTANT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9卷 第1期 doi: 10.15302/J-FASE- 2021390

摘要: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tryptophan, the biosynthesis precursor of Peganum harmala alkaloids,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anti-TMV activity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i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K0238 as a highly effective ag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caused by plant viruses, but the existing routes are unsuitable for its large-scale synthesis. This study optimized a route for two-step synthesis of this virucide candidate via reaction of l-tryptophan with triphosgene to produce l-tryptophan-N-carboxylic anhydride, which then reacts with n-octylamine to give NK0238 at up to 94% yield and nearly 97% HPLC purity. In addition, the route was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K0238 on a>40 g scale permitting further assessment of its antivirus activity in the greenhouse and field experiments, and toxicity tests. NK0238 exhibited useful antiviral activities against a variety of viruses both in greenhouse and field experiments. The toxicity tests showed that NK0238 was not acutely toxic to birds, fish, honey bees and silkworms. The optimized route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large-scale synthesis and subsequent efficacy and toxicity studies, its excellent activity and safety make NK0238 a promising drug candidat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关键词: antiviral plant protectant / antiviral in the greenhouse / field evaluation / l-trp-NCA / synthesis optimization / toxicity tests    

中国民用直升机的发展

蒋新桐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7期   页码 10-15

摘要:

文章根据世界直升机发展的现状,针对我国国情,论述了发展民用直升机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直升机由于其高技术含量,以及独特的飞行能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分析了军用直升机产业和民用直升机产业相辅相成的关系,回顾了我国直升机几十年来的研制道路,展望了直升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民用直升机产业的设想,并对民用直升机产业这一系统工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直升机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点     发展设想     政策建议    

高酸性气田开发安全工程概论——普光气田安全工程实践

曹耀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10期   页码 9-13

摘要:

面对我国首个特大型超深高酸性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系统工程,在吸取前人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安全理念统揽整个系统工程,突出观念转变、标准规范、本质安全、系统监督等环节,形成了高酸性气田开发配套的安全工程,确保了普光超深高酸性气田开发建设工程的胜利完成。

关键词: 酸性气田     开发建设     安全概论    

Perfluoroalkane acids in human milk under the global monitoring plan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10期 doi: 10.1007/s11783-022-1541-8

摘要:

● 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 and perfluorooctanoic acid highest in human milk.

关键词: Human biomonitoring     Human breast milk     LC-MS/MS analysis     Lifestyle parameters    

China released the Action Plan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Fang Zhang,Guanghe Li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16年 第10卷 第4期 doi: 10.1007/s11783-016-0867-5

ROUTE DEVELOPMENT, ANTIVIRAL STUDIES, FIELD EVALUATION AND TOXICITY OF AN ANTIVIRAL PLANT PROTECTANT

Wentao XU, Hao TIAN, Hongjian SONG, Yuxiu LIU, Yongqiang LI, Qingmin WANG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页码 110-119 doi: 10.15302/J-FASE-2021390

摘要: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tryptophan, the biosynthesis precursor of alkaloids,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anti-TMV activity both and .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i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K0238 as a highly effective ag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caused by plant viruses, but the existing routes are unsuitable for its large-scale synthesis. This study optimized a route for two-step synthesis of this virucide candidate via reaction of L-tryptophan with triphosgene to produce L-tryptophan- -carboxylic anhydride, which then reacts with -octylamine to give NK0238 at up to 94% yield and nearly 97% HPLC purity. In addition, the route was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K0238 on a > 40 g scale permitting further assessment of its antivirus activity in the greenhouse and field experiments, and toxicity tests. NK0238 exhibited useful antiviral activities against a variety of viruses both in greenhouse and field experiments. The toxicity tests showed that NK0238 was not acutely toxic to birds, fish, honey bees and silkworms. The optimized route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large-scale synthesis and subsequent efficacy and toxicity studies, its excellent activity and safety make NK0238 a promising drug candidat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关键词: antiviral plant protectant     antiviral in the greenhouse     field evaluation     L-trp-NCA     synthesis optimization     toxicity tests    

普光高酸性气田安全开发的难点与对策

曹耀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8期   页码 26-30

摘要: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针对高酸性气田开发具有的高风险性特征,始终遵循以安全为主导的工程建设管理理念,把安全工作作为气田开发建设的第一前提、首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强化标准制定实施、技术创新、新装备新材料研发应用、系统监督等关键环节,依靠高科技战胜高难度,通过系统控制化解高风险,用3年时间组织建成我国第一个超百亿方规模的超深高酸性大气田、世界第二大高酸性天然气净化处理厂,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我国高酸性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高含硫气藏安全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及规范,对于类似气田的开发具有很好的推广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酸性天然气     剧毒强腐蚀     气田开发     安全开发    

“十三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梁智昊,许守任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4期   页码 32-37 doi: 10.15302/J-SSCAE-2016.04.005

摘要:

本文对“十二五”期间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梳理,并结合产业特征和技术趋势,对我国“十三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方向进行研究和展望,提出“十三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性意见,以期为“十三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前言》

一、前言

信息技术革命源自 20 世纪中期。技术的革新 不仅使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也对其他生产和生 活领域有带动作用。信息技术革命以传统产业难以 比拟的增量效应、乘数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不断 向其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渗透,根本性地改变了后工业时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人类 社会的发展进程。信息技术领域已成为提升国家科 技创新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整体竞争力 最重要的动力引擎。努力抢占信息技术领域的制高 点,成为各主要大国的一致共识。近年来,以移动 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 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在此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结合我国经济步入 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现实背景,本文根据技术 和产业发展趋势,在对“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全面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 产业特征和技术趋势,对我国“十三五”期间新一 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方向进行研究和展望,提出 “十三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 建议,希望能为继续推动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 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与发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 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 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 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 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1]

2009 年 9 月 21 日和 22 日,温家宝同志主持召 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发展新兴 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 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 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既要对我国当前经济 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我国未来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2]。2010 年 10 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 定》发布。2012 年 7 月,《“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在产业规模上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 2010 年的4 %,上升到 2015年的 8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靠的是 正确的战略选择,靠的是创新驱动作用。据统计, 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其研发强度是平 均水平的近 2 倍。有投入就有产出,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上市公司营收和重点行业工业部分主营收入, 均大幅领先总体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渐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最具技术变革性的领域之一,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 新服务、新模式乃至新理念,每天都在刷新人类对 信息技术涉及的广阔领域和拥有的巨大影响的认 知。因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其内涵、方向选择 也随着技术革新、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发展不断变化。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移动互联网、智能 终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 已逐步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 向。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明确要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 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 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4]。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 的进步和对社会生产生活渗透作用的不断深入,众 多新的增长点正在涌现,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 涵和方向也由此面临重大调整。

《三、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特 点分析》

三、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特 点分析

《(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硬件、软件、内容 和服务的创新步伐发展迅速,融合化、智能化、应 用化特征突出,成为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的重 要动力。总体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势头 强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产品市场。就产 业规模而言(见图 1)。2015 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 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6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4.3 万亿 元,同比增长 16.6 %,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 74 % 和 21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增 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优 化。与全国工业发展速度相比(见图 2),我国的规 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为 10.5 %,高于 同期工业平均水平 4.4 %;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 长 7.6 % 和 7.2 %,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 6.8 % 和 9.5 %,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 10.1 % 和 8.8 %。 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支撑 作用不断增强 [5]

《图 1》

图 1  2010—2015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情况 [5]

 

《图 2》

图 2  2015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 [5]

 

就区域发展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集 聚趋势明显,呈现“多地开花”的区域发展格局。 “十二五”以来,为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各地区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目前已经形成多个各具特 点的产业集聚区,如京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装 备、软件平台、应用服务等产业集聚区;以上海、 杭州等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云计算基 础设施、移动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珠三 角形成了物联网创新活力强劲的产业集聚区。此外, 一些中西部地区也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产业的规划。 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形成了信息化应用、元器件 制造以及研发等产业集聚区。

《(二)“十二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二)“十二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市场拉 动、创新能力效应扩大,已步入快速成长期,很多领 域实现重大突破,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上竞争激烈,产业链整合 集成正在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总体来说,“十二五” 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第 一, 产 业 在 政 府 主 导 下 保 持 快 速 发 展。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从国家 战略层面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 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重要 作用,通过多项扶持措施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 便利;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本地 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总体而言,我国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政府和行业主管部 门通过分析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经验及态势,提 出规划和部署,明确目标和方向,引导资金和人才 流向,合理规划发展布局。

第二,创新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催生新业态,创造新的增长点。 当前信息技术已渗透进传统行业的方方面面,带 动了工业、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基于 共性技术开发的创新融合,模糊了原有的产业边 界,使产业之间的互通性、交叉性显著增强。而 价值链的拓宽和创业模式的演变推动了产业的融 合发展。比如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推 动了制造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再比如基于 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使得服务向信息化、个 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并衍生出多种类型的生 产和生活服务业态。

第三,产业链竞争逐渐成为主流。基于软件、 服务、网络、终端和内容的产业链整合重构能力, 成为抢占话语权和主导权的关键所在。从经营产 品到经营产业链,企业通过对关键环节的控制, 可以有效地重塑、培育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竞 争制高点。依托于产业链合作形成的产业示范区 很好地体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集聚效用, 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正在从成本优先向创新 驱动转变。

《四、“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业的经验与问题分析》

四、“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业的经验与问题分析

《(一)“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 经验》

(一)“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 经验

“十二五”时期,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 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 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 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发 展成绩可总结为以下经验。

重视战略部署,加大产业规划和执行力度。我 国历来重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借鉴国外产业 发展经验和全球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发展目标 和需求制定发展规划、部署发展重点。国务院 2010 年 10 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就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产业。 2011 年 3 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地位。 此后,先后出台了集成电路、促进信息消费、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互联网 + 等国家战略。

协同推进机制,组织产业链协同创新与集成。 以大宗战略性产品为牵引,组织产业链协同创新与 集成。由设计和制造用户牵引,组织国产设备与材 料产品的量产应用工程,促进了专项装备、材料和 零部件产品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建立产业技术创新 联盟,强化市场需求,以任务为载体,提出核心企 业的作用,有利于把握研究的前瞻性,提高核心技 术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并从根本上实现从技术到产 品和应用的转化。比如,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 创造性地提出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 一帜,这一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特征码扫描病毒的旧 机制,在安全防护上更加快捷。完整的产业链易 于集中优势,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正日益获 得全球认可与好评。

“政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 的深度融合。围绕核心企业组织政产学研用联盟, 引导技术资源整合,突破瓶颈技术、核心技术与知 识产权问题。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基础上,鼓励 企业以横向合作的方式加强结合,在专项任务布局 和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重点开发一批满足产业和 市场需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同 时加强各地方政府在项目监督管理和政策服务中的 作用。对由高校牵头的前瞻性项目,加强企业参 与力度。企业作为用户单位直接提出需求并参与 应用开发和考核验收,为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做 好衔接工作。

创新投入机制,改善产业化投融资环境。在国 家科技重大任务组织管理中,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地区和资 源密集地区集聚作用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中心向 全国的辐射引领作用,完善产业布局,推动环境改 善。同时,注重创新投入机制,引导多元化投入, 改善产业投融资环境,积极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及下 游企业跟进投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推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移机制的探索,特别是通过技 术溢出,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自主创新能 力的提升。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推进成果保 护机制、成果转移机制的不断完善和落实。目前来 看已初见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激 发了企业进一步依靠创新、坚持创新的意愿。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存在 问题》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存在 问题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 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距离进一步抢占国际 产业制高点、驱动经济发展、保障国防信息安全等 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过去几年来看,我们认为 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培育与发展规划缺乏协调机制,投入不足 且没有形成合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往往涉及材 料、能源、交通、信息、自动化等多个产业的交叉 领域,由于各部门或各领域部署和支持重点均围绕 各自范围,缺乏站在全产业链高度的整体考虑,造 成投入相对分散。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投 入水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关键 共性问题,难以支撑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追赶 国际先进水平和满足相关应用领域市场需求。除研 发投入外,产业发展所需的财税政策、人才政策、 进出口政策和融资政策等产业创新的环境,也需 进一步完善。

二是共性科技研发平台缺乏,跨界合作机制缺 失。目前我国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端创新 人才短缺,研发风险大,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战略 性新兴产业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培育期,如果没有 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 中,众多的中小企业将很难挣脱被兼并、重组乃至 淘汰的困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需要尖端的设备、先进的测试及研发平台。目前国 内企业单体规模小,资金投入能力有限。针对我国 企业现状,加强共性科研服务平台建设是一条可行 的道路。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开展标准检测、人才 培养等相关服务,可以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和 闲置,支撑产业环境建设。

三是人才培养战略缺失,人才缺失及人才外流 现象严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 产业,人才和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在信 息技术领域的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专业人才相对匮 乏。以网络空间安全产业方向为例,网络空间安全 产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 是高素质安全人才的竞争。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 教育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人才结构不合理,无法 形成合力。

四是知识产权将是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长期问题。以移动互联网领域为例,当前全球已形成苹果、 谷歌和微软三大专利阵营体系,虽然我国移动互联 网企业在手机外观设计方面的专利数量上占据优 势,但是在芯片、射频等核心技术领域专利明显不 足。由于缺乏操作系统核心技术,软硬件企业隔离 问题突出,无法形成利益共享机制。企业应用开源 软件本身仍存在一些固有的法律风险。

《五、“十三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 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五、“十三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 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思路》

(一)发展思路

“十三五”前半期的战略重点是快速夯实新一 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基础,同步进行多领域、多 学科交叉的应用市场开拓,面向市场的重大需求, 催生出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十三五”后半期的战略 重点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各产业方向的 跨越式发展,以创新应用进一步开拓市场,提升企 业“造血功能”,进而支撑其对新兴技术和产业的 更大投入。

基本原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与发展的 基本原则是以重大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企业主体 作用和区域产业优势;从产业中游切入,盘活现有 资源;注重创新基地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和科 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坚持统筹规划与市场机制相结 合、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立足国内与面向 国际相结合。

发展目标。“十三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 育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抓住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 创新能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发展;探索出一条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型道路,破 除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 的瓶颈。

重点方向。为推动以内在驱动为核心的产业结 构升级转型,实现我国向信息产业强国转变,在新 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代际变迁”和“演化裂变” 的历史过程中,必须遵循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技术研发的产品创新,推进产 品和服务领域的模式创新以及价值链向上游环节挺 进的全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十三五”期间,应着 力构建“云 – 网 – 端”三位一体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 和社会网络服务、云计算以及网络空间安全五个方 向确定发展重点。

《(二)政策建议》

(二)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 作用

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建立以政府财政经 费投入为引导、以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为主体、以社 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首先解决 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基础科研和公益 科研的投入问题,其次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倾 斜投入。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开展不同方式的持续支持。在基础研究环节,以 政府直接投入为主。在核心技术突破环节,企业 可以通过委托开发模式在公共研发平台上共同进 行相关研究。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主要由政府提 供支持,企业、高校及研究院等机构可以通过提 供资金、设备、人员等方式参与平台建设。在产 品开发阶段,政府以直接拨款、政府采购、示范 应用等多种方式参与投入并做政策引导,培育市 场。在产业化阶段,重点建设标准制定、公共检 测平台。同时,引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政府引 导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基金,在科技成果转 化的不同阶段匹配相应的金融服务以实现科研成 果的高效转化和价值创造。

2.构建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和培养体系

探索建立分层次、多领域的引才、用才平台, 凝聚和培养一批高端技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和项目管理人才。加强海外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 才及创新团队的引进工作,鼓励海外专家创新创业; 落实混合所有制机构在人才引进、落户等方面的政 策;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型人才流动与聘用方式, 重点培养一批产业技术和管理高端人才以及专业技 术工程师。进一步落实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 益管理改革试点,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 企业提高职务发明成果所得收益中用于奖励科技人 员的比例。

3.完善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 制度

依照国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一步完善 法律法规,加大普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升知识 产权文化氛围,提高知识产权认证和执法水平,为 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大环境。在探索建立知识 产权法院的过程中,应保持对特定领域关键问题的 高度关注,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

关键词: 十三五     新一代信息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

周守为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0期   页码 55-60

摘要:

在我国渤海湾相继发现40多亿t地质储量的原油,但这些原油多为稠油和重油,难以开发,在陆上油田开发经验不能用于海上,又无国际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基于海上稠油开发历程及现状,深入分析了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地集成、创新了适合于海上稠油开采的先进技术,逐步建立完善了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思路和技术体系。该技术有效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并成功地开发了被国际石油公司称为“21世纪挑战”的海上最大稠油油田。成功研发了开发海上边际油田的“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应用于渤海边际油田开发实践,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海上油田开发的优快钻完井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渤海油田产量进一步增长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经过长期技术探索与矿场实践,大胆提出了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模式,即模糊一、二、三次采油界限,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新技术集成,使油田在投产初期迅速达到高峰产量并高速开采,始终保持旺盛生产能力;采取多枝导流、控制适度出砂、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注水注聚相结合等技术;通过以聚合物驱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多枝导流技术、电潜螺杆泵举升技术和地面除砂工艺等技术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出更多的原油,达到最大采收率。基于高效开发新模式思想,成功开发了迄今为止世界海上最稠的渤海南堡35-2油田,并已在多个油田进行应用。这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不仅为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也为世界海上油田,特别是稠油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 海上油田     高效开发     稠油     边际油田     优快钻井     开发模式    

中国综合交通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

张军,王云鹏,鲁光泉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1期   页码 43-49 doi: 10.15302/J-SSCAE-2017.01.007

摘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跨界融合的新形势下,综合交通工程科技发展依然面临着安全、高效和环保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本文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需求,从全面剖析国内外综合交通工程科技领域发展的状况出发,凝练面向我国综合交通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树立以网联化、协同化、智慧化为核心的发展思路,确定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发展路径、重大工程及重大工程科技专项等。研究成果对科学谋划我国综合交通工程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综合交通     2035年     工程科技     战略规划    

Optim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V-wind-battery based nano-grid system: A field-on-laboratory demonstration

B. TUDU, K. K. MANDAL, N. CHAKRABORTY

《能源前沿(英文)》 2019年 第13卷 第2期   页码 269-283 doi: 10.1007/s11708-018-0573-z

摘要: The present paper has disseminated the design approach,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economics of a nano-grid system. The deployment of the system is envisioned to acculturate the renewable technology into Indian society by field-on-laboratory demonstration (FOLD) and “bridge the gaps betwee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solar photovoltaic (PV) (2.4 kWp), a wind turbine (3.2 kWp), and a battery bank (400 Ah). Initially, a prefeasibility study is conducted using the well-established HOMER (hybrid optimization model for electric renewable) software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NREL), USA. The feasibility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optimal capacity for the nano-grid system consists of a 2.16 kWp solar PV, a 3 kWp wind turbine, a 1.44 kW inverter, and a 24 kWh battery bank. The total net present cost (TNPC) and cost of energy (COE) of the system are US$20789.85 and US$0.673/kWh,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hybrid system consisting of a 2.4 kWp of solar PV, a 3.2 kWp of wind turbine, a 3 kVA of inverter, and a 400 Ah of battery bank has been installed due to unavailability of system components of desired values and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TNPC and COE of the system installed are found to be US$20073.63 and US$0.635/kWh, respectively and both costs a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battery cost. Besides, this paper has illustrated the installation details of each component as well as of the system. Moreover, it has discussed the detailed cost breakup of the system. Furtherm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valid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power generated from the PV system is quite significant and is almost uniform over the year. Contrary to this, a trivial wind velocity prevails over the year apart from the month of April, May, and June, so does the power yield.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ion provides a pathway for future planning of scaled-up hybrid energy systems or microgrid in this region of India or regions of similar topography.

关键词: photovoltaic (PV)     wind     battery     nano-grid     hybrid optimization model for electric renewable (HOMER)     field-on-lab demonstration (FOLD)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eoretical basis, realistic plight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Qiang ZHANG, Baoyu LIAO, Shanlin YANG

《工程管理前沿(英文)》 2020年 第7卷 第4期   页码 578-591 doi: 10.1007/s42524-020-0137-x

摘要: Blockchain technology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promising technologie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ra. The core features of blockchain, such as decentralization, transparency, high security, and tamper-proof nature,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for large-scale social cooperation and data sharing. Blockchain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e key issues of this field, such as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production, industrial big data sharing and security, transparent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are natu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First, we introduce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blockchain. Then, we propos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Finally, we point out the realistic plights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关键词: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networked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full life-cycl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model innovation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养殖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养殖业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项目组

期刊论文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Deepwater Oilfields Development

Bao-quan Yang,Li Yang,Fan-jie Shang,Xin Zhang,Chen-xi Li

期刊论文

Scenario-based assessment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plan with carrying capacity

Yilei Lu, Yunqing Huang, Siyu Zeng, Can Wang

期刊论文

ROUTE DEVELOPMENT, ANTIVIRAL STUDIES, FIELD EVALUATION AND TOXICITY OF AN ANTIVIRAL PLANT PROTECTANT

期刊论文

中国民用直升机的发展

蒋新桐

期刊论文

高酸性气田开发安全工程概论——普光气田安全工程实践

曹耀峰

期刊论文

Perfluoroalkane acids in human milk under the global monitoring plan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期刊论文

China released the Action Plan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Fang Zhang,Guanghe Li

期刊论文

ROUTE DEVELOPMENT, ANTIVIRAL STUDIES, FIELD EVALUATION AND TOXICITY OF AN ANTIVIRAL PLANT PROTECTANT

Wentao XU, Hao TIAN, Hongjian SONG, Yuxiu LIU, Yongqiang LI, Qingmin WANG

期刊论文

普光高酸性气田安全开发的难点与对策

曹耀峰

期刊论文

“十三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梁智昊,许守任

期刊论文

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

周守为

期刊论文

中国综合交通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

张军,王云鹏,鲁光泉

期刊论文

Optim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V-wind-battery based nano-grid system: A field-on-laboratory demonstration

B. TUDU, K. K. MANDAL, N. CHAKRABORTY

期刊论文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eoretical basis, realistic plight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Qiang ZHANG, Baoyu LIAO, Shanlin YANG

期刊论文